远古时代泛太平洋的接触


1920〜1930年间,美国新墨西哥州出土了用燧石薄片所制成的武器,称为燧石扁刀(Folsom)和劈形刀(Clovis)。这些劈形刀尖之所以特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是在已绝种的动物尸骨中发现的,1925年美国考古学家纳尔逊( Nelson )在蒙古戈壁发现了一种楔型石器,后来又在阿拉斯加发现了相同的石器。他指出亚美两洲楔型石器不可能是两洲的人各自独创的。

以燧石、玉髓,或石英这类非常硬的矿石所切割而成的劈形刀尖。

用劈形刀矛猎长毛象。猎人藉著把大象逼落峭壁,来击败猎物。

★yin_jia_gu_wen_ming.html
★ma_ya_gu_wen_ming.html

楔形石器

考古学家也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到270多件帶有刻符的标本,可分为50多种不同的符号,其中半坡遗址出土标本113个,符号有22种。“多是在器物烧成前划的,少数是烧成或使用过一个时期后刻的。” 另外在大汶口文化和江南的良渚文化中也发现陶刻符号。

注:宋耀良《中国史前神格人面岩画

祭祀舞蹈

(广西左江花山崖壁画)

猎手

(内蒙古阴山岩刻)

对马

(内蒙古阴山岩刻)

太阳形人面岩画

(中国-桌子山苕烧沟)

太阳形人面岩画

(加拿大哥伦比亚)

太阳形人面岩画

(北美洲西海岸)

围猎野牛(甘肃黑山岩刻)

马家窑文化陶刻 (绘)符号

八角星


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刘尧汉先生指出: 美洲印地安人的一支,在远古时期是从云南一带迁出去的,他发现有万年历史的中华彝族<十月太阳历>和<十八月历>与玛雅及秘鲁印加古文明的<十八月历法>,有诸多共性。另虎、鹰等崇拜及与彝族十月太阳历密切相关的<八角星>图案等等都揭示了玛雅、印加古文明与亚洲中华彝族古文明的渊源。

远古时期先民们把太阳光比作 ‘箭’。在安徽含山发现的玉版八角星纹就是用 ‘箭’ 来表示太阳的光芒。它并且指向四面八方,代表四时八节。《易经》说:“离为日”,古人说 “离为八极”,也就是说 “日有八极”。显然,这太阳也就有了 ‘八芒’ 或是 ‘八角’。这太阳不就成了 ‘八角星’ 了吗。“离有八极” 就是 ‘八角星太阳纹’,也就是像英文所说的 ‘eight pointed star’ 吧。


注:孙新周《八角星之路与华人足迹》

彩陶上的八角星印记(中国青莲岗文化)

彩陶上的八角星印记(厄瓜多尔)

北美印第安人头饰上的八角星印记

台湾原住民头饰上的八角星印记

/萨满


二、三万年前到一万多年以前,人类通过白令海峡到新大陆,在这个源源不断的过程中,他们具有的文化装备是相当复杂的。在这种程度很高的文化的基础上,后来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就产生了相似的文明社会。其中包括公元前二、三千年前产生的中国青铜时代文明,也包括公元前后在墨西哥产生的玛雅文明,以及其它性质相近的文明。 其核心内容是 “巫术和萨满文化”……

注:张光直《 青铜挥尘 》

商代文化与环太平洋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商周铜器的人兽关系与古代美洲的一种人兽关系有相像之处。“猛兽含人” 的图景,张光直先生认为,猛兽是 “巫师的助手;亲密的兽侣”,偕同被含的萨满(Shaman)式巫师一起登天,通神。

注:张光直《青铜挥尘》

南美波利维亚印第安族装束

中国云南少数民族装束

奥尔梅克人虎石雕

殷商人虎石雕

南美查文文化虎造形陶器

虎食人卣(商)

虎食人(奥尔梅克)

岩石刻画


上古时期泛太平洋地区岩画印记有着相似的内涵包括:日月崇拜、山河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这些可视为是先民从亚洲迁徒美洲新大陆,传播古代萨满文化所留下的历史烙印。

关于细石器的起源地,贾兰坡认为起源于华北,...  其分布路线可能是经我国的宁夏、内蒙,经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我国的东北部先分布到东西伯利亚,最后通过白令海峡进人到北美。

注:贾兰坡《人在何时登上了美洲大陆? 》

楔形石器

安徽含山出土玉版上的“八角星纹”

祭祀


考古学家们最近注意到:东亚与美洲两地古代工艺和艺术风格有若干相似之处。有一个已激起学者们热烈争论的理论认为:向东方航海的亚洲人民,可能曾对新大陆的文化作出若干贡献。中国的商朝和墨西哥的奥尔梅克、秘鲁的查文文明都崇拜虎神。商朝和奥尔梅克的祭司们都建造相似的土制典礼高台,而在举行宗教仪式时,他们都使用很相以的一种小反射镜。

注:Jonathan Norton Leonard  Ancient America

奥尔梅克献子祭祀的石雕

奥尔梅克朱砂玉人(萨满女巫师)

泛太平洋文化探源


美国学者艾克荷姆(G.K. Ekholm)、麦葛斯(B.J.Meggers),中国的学者贾兰坡、凌纯声、徐松石等则提出古代美洲文明与古代中华文明之间可能存在渊源,中国海洋史学家房仲甫提出古代中国人曾多次航海远渡太平洋,到达过美洲大陆。英国剑桥大学 Dr.Joseph Needham 与鲁桂珍认为美洲印第安文化并非完全没有受到亚洲大陆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考古人类学教授张光直先生则提出 “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他认为,人类老祖先通过白令海峡从亚洲进入美洲已有相当发达文化,殷商文明与中美洲的玛雅等文明可看作同祖的后代。 

1907年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发表<关于扶桑国>,提出殷人经朝鲜东迁美洲。1910年殷商甲骨文大师王国维、罗振玉委托欧阳庚在墨西哥调查殷人东渡,欧阳庚兼负使命在美洲各地不懈调查。其后四子欧阳可亮从他父亲、郭沫若、董作宾处学习甲骨文破译殷人东渡美洲一事。1956年日本小林文夫教授和郭沫若在日本听到欧阳可亮说到他父亲欧阳庚说的纣王拓东夷、淮夷、虎夷时,周武王从西边入侵克纣,于是东方的殷军没有退路,就只有东渡。攸侯喜主力十万殷军及军属,在攸失踪,这是个历史疑謎。也许殷人东迁已在拉丁美洲了。


注:《中华祖先拓荒美洲》欧阳可亮/王大有/宋宝忠

奧尔梅克搭文塔出土十六尊翡翠雕像

及六块玉圭板

奥尔梅克遗址拉文塔祭祀中心的地下出土了十六尊翡翠雕像,这些雕像人的面孔酷似中国人,且头颅系人工改型的高长头。这种高长头正是商殷所崇尚的习俗。这十六尊雕像后立着六块玉圭板,圭板上刻有类似商殷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据王大有等人考证,认为这些玉圭板上的字迹刻的是殷人先祖的名号。许辉另有解读,并进一步对若干奧尔梅克文字符号与商周文字作了比对,获范毓周认同。在祭祀中心出土的这些雕像和玉圭,当是表示祭祖的仪式。

殷人东渡美洲史话

奧尔梅克六块玉圭板的特写

中拉古文明探索之旅

 
 
 
 
 
 
 

卫聚贤
(1898~1990)wei_ju_xian.html
 
朱谦之
(1899~1972)zhu_qian_zhi.html
Joseph Needham
(1900~1995)Joseph_Needham.html
徐松石
(1900-1999)xu_song_shi.html
凌纯声
(1902~1981)ling_chun_sheng.html
鲁桂珍 1904~1991Lu_Gwei_Djen.html
贾兰坡
(1908~2001)jia_lan_po.html
Gordon F. Ekholm (1909 - 1987)Gordon_F._Ekholm.html

 
 
 
 
 
 
 

 
Glyn Daniel 
(1914~1986)Glyn_Daniel.html
Hendon M. Harris, Jr. (1916 - 1981)Hendon_M._Harris,_Jr..html
Betty Meggers (1921~2012)Betty_Meggers.html
刘尧汉
(1922〜2012) liu_yao_han.html
房仲甫
(1922~  )
Michael Coe
(1929~  )Michael_Coe.html
张光直
(1931~ 2001)zhang_guang_zhi.html
 
乔 健
(1935~  )qiao_jian.html
 

2006年和平传媒总监郭松年(右三)应安地斯共同体秘书长弗尔迪·爱勒(右一)邀请率中国学者赴南美安地斯诸国考察交流,参观厄瓜多尔国家考古博物馆与该馆副馆长兼研究员爱德莲娜 (中)合影

2012年和平传媒总监郭松年与厄瓜多尔驻华总领事 Mariella Molina 女士赴厄瓜多尔基多<Quisato>古天文观测中心与中心主任 Cristobal Cobo先生合影

玉圭


梅格斯 (Meggers) 注意到奥尔梅克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1200年,而商朝则要追溯到公元前1750年甚至更早。结果,她看到的许多相似的东西:玉、文字、零、历法、柱形封记、建房的方向、像圭的权杖,像饕餮一样带着猫科面具的美洲虎神像,等等,至少部份可能是派生出来的。


注:Joseph Needham、鲁桂珍《再次聆听大洋两岸的共鸣》

黑潮


有关殷人下海的时间,据出土的小臣迷殷所记:“惟十又一月,……伐海眉(殷溃军被赶到这里)”,即在殷历 “十又一月”,也就是现今的阳历10月。殷溃军下海航行方向是朝东走,但是,这时东北风已起,渤海之南,沿岸有了南去的沿海流,殷溃军只能随风沿海岸漂至浙江舟山群岛一带。谁知,至此遇上了一股常年横向日本的一条黑潮支流;顺流东去,航至日本南方海域后,即进入了东北向的通往美洲大陆的一道天然桥梁——黑潮海流的主干流。船到此海流上,就会不由自主地向东顺流漂去。这是北太平洋通向美洲的唯一航路,别无他途。黑潮在太平洋中犹如一条大河,既有一定的宽度,其流宽约30海里,平均水深400米,舟船顺着这条 河流” 或快或慢地漂去,有风就快,无风也能随流慢慢漂走。因为有着一定方向的流速,所以舟筏不会漂失别处,只会顺流东去。待到北纬4050度附近,便接上西风漂流。舟筏至此,就会航向常年顺风顺水的这条西风漂流东去,可谓 一帆风顺了。


注:房仲甫《扬帆美洲与海上丝路》

欧阳庚特使 (清朝)

云南楚雄彝族十月太阳历广场

中国史前时代八角星

南美洲印地安纺织品八角星

2006年和平传媒总监郭松年赴玻利维亚蒂亚瓦纳科遗址考察交流

2006年和平传媒总监郭松年赴秘鲁马丘比丘遗址考察交流

2012年和平传媒总监郭松年与赴墨西哥帕伦克遗址考察

2012年和平传媒总监郭松年赴查文遗址考察

欧阳可亮